6315 清雍正 斗彩荷塘鴛鴦圖盤
LOT號 | 6315 | 作品名稱 | 清雍正 斗彩荷塘鴛鴦圖盤 | ||
作者 | -- | 尺寸 | 直徑20.3cm | 創作年代 | 清雍正 |
估價 | 60,000-80,000 | 成交價 | RMB 80,500 | ||
斗彩荷塘鴛鴦紋樣自成化朝創制以來,備受后世喜愛,此盤即為一例。敞口,弧腹,圈足,足部有青花雙弦線。盤內以雙弦紋施圈,盤心繪斗彩荷塘水鳥圖,青花勾勒景物邊線及碧波,兼繪大片荷葉。居中填色,更增添葉之青翠、花之粉嫩。盤口環飾青花梵文,外壁同樣以青花為底,五彩繪制荷塘水鳥花卉圖。外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識。此盤,胎體緊密,白釉勻潤,設色淡雅,艷而不躁,將雍正制瓷的清雅氣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備注:上海汪氏舊藏。 Lot6315-6323為上海汪氏舊藏 汪氏中和堂 蘇州汪氏“中和堂”的祖先,依據清代汪氏族譜記載(汪琬編輯、汪朝啟監修)其始祖汪鐵佛,唐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上柱國、封宣城郡開國公。至八世祖汪伯佑(誥贈奉直大夫。州同知加二級),居安徽徽州休寧縣千秋鄉仙鳧里,世代宦官,榮祿顯赫,為徽州望族。至五世祖汪世榮始遷吳,住蘇州城閶門內臨頓路東花橋巷內。汪朝棨的高祖汪虞炳,曾祖汪留堦,祖父汪翼銘,至其父汪景淳都出入仕途,母親潘氏為乾隆壬午舉人、乙卯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潘奕雋的孫女;乾隆乙酉恩科舉人、乙卯恩科一甲三名進士潘世璜的女兒;道光丁酉拔供、癸卯舉人、乙巳進士、翰林院編修潘順之的妹妹。汪、潘兩家都是蘇州名門望族,聯姻為親,政治上、經濟上的實力顯得更加雄厚。從近現代至今,汪氏家族、潘氏家族之間的私誼關系綿綿不絕,保存完好的東花橋巷汪宅,一九八二年被蘇州市人民政府定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中和堂”所藏書畫,多為汪朝棨(字玉森,道光乙未六月生,丙辰翰林。江西道監察御史,掌河南道署,掌陜西道、云南道察院)、汪朝棠(字芾村,戶部廣東司員外郎、福建司正部兼捐納房總辦)兄弟二人上款的作品,如道光二十一年進士潘曾瑩、道光二十五年進士潘遵祁、道光三十年進士周星譽、同治七年進士洪鈞、同治十三年進士陸潤庠等,以詩、書、畫的形式倡和應酬。雅儒風流的藝術作品,既反映了他們的藝術修養和社會地位,又反映了當時顯貴達人的生活側面,從而又了解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社會形態,對研究蘇州近現代歷史和文化的傳遞和發展有較高的文史價值。又證實了汪氏家屬在當時的蘇州地區所具有的政治背景和經濟基礎。而汪氏所藏古董文物多為祖上汪朝棨收藏,至今流傳有序。 蘇州汪氏與潘氏的淵源 潘世恩、潘世璜、潘祖蔭的“貴潘”又稱“蘇州三杰”,原籍和汪家都是徽州,清初上輩來蘇州經商,定居平江街區,徽商汪氏在平江路建造“汪氏誦芬義莊”和潘世恩家很近,關系十分和諧,義莊落成時,潘世恩親自為之記。 汪、潘兩家都是蘇州名門望族,后來聯姻為親。汪朝棨的母親為潘氏,其舅父潘遵祁、潘曾瑩,表兄潘祖蔭均為清重臣。 汪朝棨年甚少就任御史之重職,舅父潘遵祁和潘曾瑩繪制長幅槐庭焚香圖和瀛亭望月圖形式表達對賢甥的贊賞。表兄潘祖蔭在畫卷300余字題跋中八次提及玉森表弟、玉森翰林的名字,還另書寫“古人格言一二望右銘”的橫軸,可見表兄弟間深切的私誼親情關系。汪氏歷來酷愛書畫文物收藏,為了慶賀和勉勵年少的汪朝棨從政,舅父潘曾瑩和表兄潘祖蔭贈送了顧宗玉制山水筆筒、嘉慶帝御賜潘世恩仿宋硯等物,以資留念。當時社會提倡以書畫贈送珍貴文房用品形式倡和交流情誼,雅儒的文房藝術珍品,既反映了他們的文化修養和社會地位,也反映了當時顯貴達人的生活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