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78 明嘉靖-萬歷 銅局部鎏金螭龍耳瑞獸紋熏爐
LOT號 | 5578 | 作品名稱 | 明嘉靖-萬歷 銅局部鎏金螭龍耳瑞獸紋熏爐 | ||
作者 | -- | 尺寸 | 長40.6cm;寬25cm;高24.5cm;重7845g | 創作年代 | 明嘉靖-萬歷 |
估價 | 1,500,000-1,800,000 | 成交價 | RMB 1,725,000 | ||
著錄: ?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頁260,圖208 ? 《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圖錄》,臺灣歷史博物館,1997年,頁80,圖252 ? 《寶器颺馨——讀書樓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頁98、99,圖40 ?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5年,頁231,圖207 備注: ? 倫敦蘇富比,1991年12月10日,編號44 ? 臺灣楊炳禎舊藏 ? 吉金——重要私人藏明清宣銅器 展覽: ? 金玉青煙——楊炳禎先生珍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1996年 ? 臺灣歷史博物館館藏牙雕暨明清銅爐特展,日本熊本市立博物館,1997年 ? 寶器颺馨——讀書樓藏明清銅爐,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 ? 吉金——明清銅爐特展,天津博物館,2015年 嘉萬時期,唯重大器,裝飾紋樣上則突出表現當時帝王所重視的“吉祥祈?!?、“福祿壽”等主題思想,且布局緊湊、繁密,時代風格顯見。還有篤信道教的嘉靖皇帝,迷戀丹術,祈求長生,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當時的工藝美術風尚。 本件熏爐體量碩大,裝飾繁復,氣韻不凡。爐身平口外侈,短束頸,折肩,腹部垂直向下漸收出弧底,下承四只中空的鎏金異獸形足,異獸頭頂各有一只展翅的珍禽,形象奇特罕見,寓意祥瑞。爐身四壁通景淺浮雕松、竹、桃,布局繁而不亂,裝飾意味強。畫面中,古松盤屈,竹葉簇簇,正所謂竹苞松茂,日月悠長;桃樹枝頭,鎏金的仙桃果實累累,耀眼奪目。傳統工藝美術中,多見松、竹、梅歲寒三友的圖案組合方式,以桃代梅者少見。樹林間現鎏金祥麟,或側身回首,或撲面而來,其中正面麒麟的表現形式新穎獨特。麒麟自古被視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征。又在道家五行說法中,麒麟為中央守護獸圣獸之長,鎮守中宮,掌控大地之力。主題紋飾外,還可見壽石、靈芝等符瑞形象。肩部一周,浮雕夔龍捧壽紋,并鎏金。爐身兩側附鎏金翼龍耳,翼龍又稱“應龍”,中國民間有“五百年為角龍,又五千年為應龍”之說。龍首后扭,頸連口沿,四肢攀于器身,勇猛活鮮。上置長方形蓋,透雕八卦紋為飾,中央置方紐,陰刻太極圖。燃香時,煙縷自鏤空的八卦紋中繚繞騰起,一派仙骨之象,妙不可言。 爐底中央淺開框,四角處理成委角式,見細工,內鑄“大明宣德年制”楷書款,字體工致,結體有度,撇捺頓挫有力,可比嘉靖官款。 此爐可謂嘉靖、萬歷時期宣銅器集大成者,鑄造水準上乘,工藝精道。匠師將各式符瑞形象巧妙結合,表達著長生不老、福壽天齊的主題思想。鎏金保存完好,熠熠生輝。如此重器,非皇家授意所不成。同類器可參見一例北京保利2016年春拍售出者,編號8547,但無鎏金,稍遜一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