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6sftc"></thead>

  •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
      微信分享圖

      5575 商晚期 中婦鬺鼎

      中婦鬺鼎
      拍品信息
      LOT號 5575 作品名稱 商晚期 中婦鬺鼎
      作者 -- 尺寸 高23cm;直徑17cm 創作年代 商晚期
      估價 8,000,000-12,000,000 成交價 RMB 12,650,000
      著錄:
      ? 《攀古樓彝器款識》卷下第14號,是書收錄潘祖蔭藏器,王懿榮撰寫文字,1872年潘氏滂喜齋自刻本
      ? 《恒軒所見所藏吉金錄》第6號,吳大澂著,1885年愙齋自刻本
      ? 《攀古樓藏器目》,鼎第8號,吳大澂手稿本,此善本原藏國立羅斯福圖書館,現藏重慶市圖書館
      ? 《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三,第8號,方濬益1894年著,1935年涵芬樓石印本
      ? 《愙齋集古錄》,卷六,第16頁第6號,吳大澂1896年著,1919年涵芬樓石印本
      ? 《欎華閣金文》,第58頁第3號,清 盛昱著,羅振玉1928年整理
      ? 《吳縣潘氏攀古樓吳氏愙齋兩家藏器目》,第74頁,第4號,顧廷龍輯,1933年刊登于《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七卷,第二號
      ? 《續殷文存》,上卷第17頁11號,王辰著,1935年印行
      ? 《小校經閣金文拓本 》卷二,22頁第5號,劉體智著,1935年石印本
      ? 《三代吉金文存》卷二,31頁第7號,羅振玉著, 1937年上虞羅氏百爵齋印本
      ? 《美帝國主義掠奪的我國殷周青銅器集錄》,A34,R262,此器在書中附錄三被列為是書之主要銅器,陳夢家著,196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
      ? 《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彙編》,第881號,巴納、張光裕著,1978年出版
      ? 《三代吉金文存補》第262號,周法高編,1980年
      ? 《金文總集》第0452號,嚴一萍著,臺北藝文印書館1983年印行
      ? 《殷周時代青銅器之研究-殷周青銅器縱覽一》鬲鼎第85號,林巳奈夫著,1984年日本京都弘文館出版
      ? 《殷周金文集成》01714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2007年印行

      來源:
      ? 潘祖蔭(1830-1890)舊藏
      ? 盧芹齋C.T.Loo(1880-1957)遞藏
      ? 戴潤齋J.T.Tai(1910-1992)遞藏

      競投本件拍品,請與本公司有關業務人員聯系提前辦理特殊競投號牌。

      商晚期中婦鬺鼎出身顯赫,其最早見于1872年初版《攀古樓彝器款識》,可知其出自與陳介祺并譽為“南潘北陳”的晚清重臣及金石收藏巨擘潘祖蔭之攀古樓。后流入西方,被陳夢家認為是歐美所藏中國青銅器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被后世重要金石學輯錄所收入,再次現身于“戴潤齋”專場,由此亦可知其流出中國后,亦為歐美重要藏家所秘藏,流傳有緒。其造型與同時期常見之圓鼎、方鼎皆不同,而是極為特殊的鬲式鼎樣式。立耳,鼓弧腹,器底呈三袋狀,下承三柱狀實足。此種形制承商周分襠鼎形式而來,相對于園鼎和方鼎數量極少,且只流行于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極富時代特征的青銅禮器器型。同時,整器紋飾結構嚴謹,刻畫精美,腹部以大饕餮紋為核心,獸面以鼻梁為中心與三足相對,上飾一條夔龍紋帶。整器身圖案范印清晰,可知其鑄造技藝精湛,獸面猙獰,雙眼突出,為商晚期饕餮紋樣之典范獸。內刻四字銘文“中婦鬺鼎”,筆劃爽利,筆法舒朗,為商晚期金文書難得一見的妙品。整器色澤統一,包漿凝厚,保存完好,應為歷任藏家所寶。

      來源介紹:
      1.潘祖蔭
      潘祖蔭(1830~1890),清代官員、書法家、藏書家。字在鐘,小字鳳笙,號伯寅,亦號少棠、鄭盦。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大學士潘世恩之孫。內閣侍讀潘曾綬之子,咸豐二年一甲三名進士,探花,授編修,所以其于蘇州之宅邸又有“探花府”之稱。數掌文衡殿試,在南書房近四十年。光緒間官至工部尚書。通經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樓彝器圖釋》。輯有《滂喜齋叢書》《功順堂叢書》。其收藏金石極富,著名藏品如西周康王時代禮器大盂鼎、大克鼎,青銅、甲骨、龜板等,揚名海內外,在晚清收藏界與陳介祺并稱“南潘北陳”。其金石收藏即使放諸當下,這一個世紀以來的新藏家也難以望其項背,是當之無愧的金石收藏巨擘。
      2.盧芹齋C.T.Loo(1880-1957)
      盧芹齋C .T. Loo(1880-1957),浙江湖州人,先后旅居法國、美國等,曾為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張靜江之書童,并因此機緣于1902年,追隨張靜江任清廷駐法國商務參贊,協助張靜江在巴黎開設“運通”公司,售賣中國的瓷器、字畫等,以悉數資助孫文,支援辛亥革命。盧芹齋是二十世紀初國際著名的古董商,曾參與許多頂級中國藝術品之交易。
      3.戴潤齋J.T.Tai(1910-1992)
      戴潤齋(J.T. Tai)(1910-1992),原名戴福保,民國時期發跡于上海后南下至香港,到了美國后,或許是效法盧芹齋的“C.T.Loo”,戴福保也改成以雅號行天下,成了西方古董界熟知的J.T.Tai(戴潤齋)。二十世紀20年代末,戴潤齋出生于無錫小鎮普通百姓家的戴福保,來到了其舅父的一間小古董店,開始了他的學徒生涯。1930年代,戴福保移居上海,開設了個人的古董店,和當時最大的私人古董出口公司——盧吳公司的合伙股東盧芹齋與吳啟周兩位主角人物合作。時至1949年,戴氏一家遷居香港,和胡惠春、仇炎之、徐伯郊等人成為第一批南下香港的收藏家和古董商。1950年,戴福保移居美國,同年便在一流博物館、畫廊云集的麥迪遜大道810號開設了戴潤齋古董店(J.T.Tai and Co.)。從1950年代開始,戴氏就活躍于世界各地拍場,到了1970年代,他已成為戰后最知名的中國古董商。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thead id="6sftc"></thead>

    2.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