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6sftc"></thead>

  •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
      微信分享圖

      5567 清嘉慶 御制昌化石三螭龍鈕「含英咀華」寶璽

      御制昌化石三螭龍鈕「含英咀華」寶璽
      拍品信息
      LOT號 5567 作品名稱 清嘉慶 御制昌化石三螭龍鈕「含英咀華」寶璽
      作者 -- 尺寸 3.2×3.2cm;高5cm;重80g 創作年代 清嘉慶
      估價 1,000,000-1,500,000 成交價 RMB 1,725,000
      著錄:
      ?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帝后璽印譜》第九冊,嘉慶卷二,頁一八五,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關于嘉慶帝昌化石“含英咀華”璽
      郭福祥
      皇帝閑章具有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個人特點,與皇帝的思想、心里、性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帝王文化的重要載體??梢赃@樣說,在多種多樣的閑章中,皇帝們獲得了一塊讓自己的思想放飛并自由馳騁的空間。特別是清代皇帝的閑章,絕大部分得以保存至今,種類齊全,體系完備。這些閑章從不同側面勾勒出清代皇帝們自身的性格特點、生活情趣、文化修養、感情糾葛,成為難得的宮廷史研究資料。
      此方嘉慶皇帝的“含英咀華”璽就是一方體現嘉慶皇帝雅致生活的閑章。此璽昌化石質地,圓雕三螭鈕,通高5厘米,印面3.2厘米見方,印文為陽文“含英咀華”四字。此璽在現藏于北京故宮的《嘉慶寶藪》中有明確著錄,經與實物比對,無論是質地、體量大小,還是篆法布局都與該書中的記載完全相合,可以確定為嘉慶帝寶璽的御用璽印。根據《嘉慶寶藪》著錄,此璽應為三方組璽中的一方壓腳章,與之相配的另外兩方璽分別為引首章“茗柯精舍”和壓腳章“泛花代飲”璽。
      此璽的所有者嘉慶皇帝名颙琰,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五代皇帝。在他統治清朝的二十五年之中,既秉承了康乾盛世之遺緒,又處于清王朝由盛及衰的重要轉折時期,因此在各方面都呈現出似乎難以言說的復雜情狀。在清代,嘉慶皇帝是擁有寶璽數量比較多的一位皇帝,如同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一樣,他的寶璽也同樣體現出巔峰與沒落交錯的特點。眾所周知,嘉慶皇帝繼位時已經三十六歲,與其他皇帝不同的是,嘉慶繼位后并不能乾綱獨斷,當了太上皇帝的乾隆仍掌握著最高決策權。這種特殊的經歷,使得嘉慶帝很難擺脫乾隆時期形成的某些定式。
      乾隆時期的一切似乎都以其慣性在嘉慶朝向前滾動,這種慣性在嘉慶的寶璽中也有不折不扣的表現,一個例子是組璽的刻制。乾隆時制作了相當數量的由一方引首章和兩方壓腳章組成的三方一組的組璽,這種組璽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引首為宮殿璽,兩方壓腳為詩文警句璽,用以說明殿名璽中殿名的含義及來歷,可以稱之為宮殿組璽;一是引首和壓腳都是成語璽,在內容上可以相互注解,可以稱之為成語組璽。嘉慶帝亦步乾隆之后塵,刻制了不下七十組這樣的組璽。
      而此方“含英咀華”所在的組璽就屬于后一種情況。如果說上述在寶璽制作方面嘉慶帝對乾隆的刻意模仿反映出嘉慶帝與乾隆帝之間的延續和繼承關系的話,那么,對此方寶璽內容的解讀似乎更能折射出嘉慶帝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思想情趣。前面已經講過,“含英咀華”璽是嘉慶帝諸多三方一組宮殿組璽中的一方,而這種宮殿組璽中的三方印文在內容上又關聯甚密,兩方壓腳章表明了印主對宮殿名稱的理解和詮釋。
      因此,筆者認為,對于這樣的組璽,要理解組璽中的任何一方,都必須將三方組璽放在一起進行解讀。同樣,要很好地理解此方“含英咀華”璽,就要將它和與它同組的另外兩璽“茗柯精舍”璽和“泛花代飲”璽放在一起,并與其所有者嘉慶帝的歷史境遇結合起來進行考察。
      既然該“含英咀華”璽所在的組璽是專門為綺春園茗柯精舍制作的,這就不能不考察印主嘉慶皇帝與茗柯精舍的關系。綺春園原是雍正皇帝賜給怡親王允祥的花園,名“交輝園”。乾隆中期又改賜給當時的大學士傅恒,易名“春和園”。乾隆三十四年(1769)并入圓明園,正式定名為“綺春園”。綺春園雖然經歷較長時間的營造,但直到嘉慶時期才將園西邊的諸多小園并入,加以修繕添建,規模達到全盛。
      嘉慶皇帝對綺春園很賞識,經常來此園居游覽,并將園中景點命名為“綺春園三十景”,“茗柯精舍”即是其中的一景。茗柯精舍的命名與飲茶有關,“茗柯”一詞的含義之一即為茶。清代文學家朱彝尊在《洞仙歌?橄欖》中有“更憶夜闌時,配取茗柯,消殘醉,滿傾壇盞” 之句,即指以茶消酒。因此,嘉慶帝命名茗柯精舍的時候,肯定是把此處作為茶室看待的,這從他的多首有關茗柯精舍的御制詩中就可以得到這方面明確的信息。
      嘉慶七年(1802)初春,正是京城玉蘭盛開的時候,嘉慶皇帝來到綺春園,游園過程中停留于茗柯精舍,賞花品茶,并寫下了《茗柯精舍》詩:“妙選芳芽品玉泉,竹爐妥置及時煎。能消塵念生清爽,兩腋風來覺靜便?!?這是嘉慶皇帝的第一首詠茗柯精舍的詩作。詩的內容很明顯就是他在此地活動的實錄,精選的春芽茶、玉泉山的泉水、簡單的竹爐、煎茶的方式、品茶后的感受,這成為日后嘉慶皇帝每次來茗柯精舍所做詩作的主基調。
      在這里,嘉慶皇帝并不像唐代詩人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所說的連飲七碗才能體會到茶的妙處,而是靜下心來,輕啜慢飲,不僅解渴消暑,清心靜氣,還可以澆詩吟句,文思泉涌。從這些御制詩中,我們可以得知嘉慶皇帝在茗柯精舍的茶事細節:茶室內清雅潔凈,陳設簡樸,竹簾竹幾,上置竹籃竹爐?!坝昵柏曊阄?,嫩芽試佳茗”、“嫩葉欣傳龍井產”,所用茶葉是來自龍井的新茶。配以潔凈的玉泉山泉水,炭火煮沸,“玉泉味甘芳,活火煎竹鼎”,“名泉煮活火,佳茗掇柔柯”。煎好的茶湯,倒入杯盞,慢慢品嘗,頓時暑氣盡消?!霸嚻钒氘T煩暑滌,豈同七碗玉川耽”,“悅性養和消暑氣,涼飔雨腋覺清。

      備注:
      ? 大版鐮田榮績堂;日本關西私人珍藏,二十世紀初入藏

      嘉慶皇帝颙琰,為清朝入關后的第五代皇帝。嘉慶與乾隆父子之間的關系相當微妙,嘉慶繼位后并不能乾綱獨斷,當了太上皇帝的乾隆仍掌握著最高決策,使得嘉慶很難擺脫乾隆時期形成的定式。這也反映于嘉慶寶璽刻制的形式。乾隆時制作了相當數量三方一組的組璽,其中一方為宮殿璽,另外兩方為詩文警句璽,用以說明殿名璽中殿名的含義及來歷。如著名的”古稀天子之寶”則配以“猶日孜孜”副章。嘉慶帝亦承襲了這種形式,刻制了不下七十組這樣的組璽。
      此印文為“含英咀華”四字小篆體陽文,與“茗柯精舍”、“ 泛花代飲”為組璽(見《清代帝后璽印譜》,第九冊,嘉慶卷二,頁200)。北京故宮藏《嘉慶寶藪》中對此印有明確的著錄,其印文篆法及布局皆與此吻合。據《嘉慶寶藪》所載,此印材質為昌化石,與其他十一方昌化石寶璽一同置于一匣。清代帝后寶璽中,雖然壽山石所占比重非常龐大,但昌化石亦不在少列,如乾隆帝著名的“敬勝怠”、“惟精惟一”、“乾隆宸翰”大組璽就是昌化石所制。寶璽鏤空雕三螭鈕,古趣盎然時代特征十分明顯。
      此印文亦收錄于《清代帝后璽印譜》,卷三,嘉慶卷二,北京,2005年,頁185;及《清代帝后璽印集成》,第五冊,北京,2005年,頁199。附大阪鎌田榮續堂藏舊鈐原件。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thead id="6sftc"></thead>

    2.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