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63 清雍正-乾隆 白料胎畫琺瑯蟠螭紋水丞
LOT號 | 5563 | 作品名稱 | 清雍正-乾隆 白料胎畫琺瑯蟠螭紋水丞 | ||
作者 | -- | 尺寸 | 寬5.5cm | 創作年代 | 清雍正-乾隆 |
估價 | 2,000,000-2,500,000 | 成交價 | RMB 2,760,000 | ||
出版: ? 保利藝術博物館編,《乾隆皇帝的古與洋》,第139頁,2016年 ? 保利藝術研究院編,《保利拍賣十五周年精品集?古董珍玩卷(下)》,編號1112,北京,文物出版社,2020年 稅 備注: ? 香港佳士得,2012年05月30日,編號4017 ? 北京保利拍賣,2015年06月07日,編號7768 展覽: ? “乾隆皇帝的古與洋”,溫哥華保利藝術館,2016年11月30日至2017年2月28日 ? 保利藝術研究院、保利藝術博物館,“弘歷的世界II——郎世寧繪《純惠皇貴妃油畫像》暨18世紀盛清宮廷藝術的西洋風”,北京,2021年10月15日-11月02日 本水丞扁圓形,溜肩鼓腹平底,涅白料胎上繪琺瑯彩。玻璃胎光滑亮潔,溫潤如玉,繪畫筆法細膩傳神。丞身除口底外,遍施赭黃地,中間畫琺瑯彩蟠螭龍紋,龍紋上有嬌黃色卷云紋花邊,下出如意云頭文,首尾呼應,圓潤可愛。 此螭龍造型獨特,不同于一般蟠螭紋的細瘦勁長,而是肥潤飽滿,色彩夸張艷麗,紅、藍、黃各色螭龍首尾交接纏繞,后一龍抱前一龍之尾,互相交融,圓轉綿延。螭龍皆頭部碩大,眼若銅鈴,鼻如山巒,闊口大張,威風凜凜。有引頸俯瞰者,有昂首仰望者,姿態各異,氣韻交疊,層次豐富,顏色耀目奪人,為典型的雍乾時期琺瑯料色彩,給審視者以氣勢磅礡,英氣逼人之感。 康、雍二帝都喜歡玻璃,康熙帝命日耳曼傳教士紀里安神父指導創建蠶池口玻璃廠,該玻璃廠如其他御用作坊一樣,由內務府造辦處管轄,負責制作、維修、保管皇家器物。內務府為清代最大的政府機構,轄下造辦處的主要作坊最初設于養心殿,1691年大部份遷到慈寧宮后,仍沿用舊稱“養心殿造辦處”。雍正帝將蠶池口玻璃廠遷至圓明園六所,然而蠶池口的玻璃廠并沒有停產,直至乾隆朝的1758年以后。乾隆帝對玻璃器的雅興絕不減于康、雍二帝,他在圓明園玻璃廠的原有基礎上新建窯爐,生產仿歐式玻璃番花和中國玻璃器物。乾隆朝玻璃廠的生產從未間斷,每年生產周期穩定,產品品種規范化,即使在乾隆帝駕崩后,歷經嘉、道、咸、同、光、宣六帝,玻璃廠的生產從未停頓,直至清帝遜位方告終結,這與養心殿造辦處其他各作生產時斷時續的情況完全不同??梢姴AЧに囋诨始颐佬g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乾隆朝玻璃的藝術風格與雍正朝接近,以精細為其特色,與康熙朝玻璃之“渾樸簡古”風格已有很大不同。 學者推測乾隆檔案記載的玻璃廠應為原來蠶池口的工廠,在那里先完成燒造及吹制玻璃的工序,到圓明園作坊再進行彩繪。圓明園作坊是制作最精美玻璃器之所,亦受皇帝親自監督。 玻璃料胎畫琺瑯是由銅胎畫琺瑯發展而來,但比銅胎或瓷胎琺瑯來說,技術要求極高,是宮廷作坊獨有的技術,而產品非皇家不能擁有。宮廷畫家和設計師做好設計圖案后先要呈交皇上批閱,待皇帝首肯后方能交內府琺瑯廠燒制。玻璃熔點比琺瑯低,要將琺瑯裝飾熔貼在玻璃器表需要極豐富的經驗和技巧。溫度太低,琺瑯紋飾無法熔貼,溫度過高,不但玻璃熱熔,顏色也會燒焦,琺瑯還會有氣泡。要使得料胎琺瑯器紋飾極盡精美,圖案精細,顏色自然淡雅,是無數經驗累積的成果。 內廷玻璃廠自康熙朝成立至雍正末年的50年間是興盛期;乾隆前期20余年是極盛期。本品玻璃胎潤白如玉,器上的琺瑯彩展現了清代發展出來的豐富顏色系列,圖案構圖巧妙,畫功純熟,筆觸細膩精確,正是清代宮廷玻璃制作顛峰時期的體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