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ad id="6sftc"></thead>

  •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
      微信分享圖

      2005 趙之謙 行書七言聯 對聯

      行書七言聯
      拍品信息
      LOT號 2005 作品名稱 趙之謙 行書七言聯 對聯
      作者 趙之謙 尺寸 131.5×32.5cm×2 創作年代 --
      估價 1,300,000-1,500,000 成交價 RMB 1,495,000
      出版:
      1.西川寧編,《二金蝶堂遺墨》第一集,第35頁,(東京)晚翠軒,1946年。
      2.渡邊隆男編,《二金蝶堂遺墨》,(日本)二玄社,1979年。3.《趙之謙二金蝶堂遺墨》,丸孫文庫,2019年。

      說明:孫祖同舊藏。孫祖同,字伯繩,號破夢居士,室名虛靜齋,原籍浙江山陰,后遷江蘇常熟。少年即能詩,以鑒藏書畫名盛一時,與書畫鑒賞家吳湖帆、徐邦達等素有往來。有《虛靜齋宋元明清書目》《虛靜齋藏畫集》刊印行世。

      有清一代的書法,可分為兩個大的發展階段。清初至清中期以帖學盛行,崇尚董其昌與趙孟頫;及至嘉慶道光時期,帖學逐漸式微,碑學興起;特別是自包世臣從理論上予以大力倡導,以鄧石如為楷模,給北碑書風的盛行以推波助瀾之勢,橫掃書壇的柔媚書風。趙之謙是繼鄧石如、何紹基之后給書壇以重大影響者,在晚清書法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魏體書風,筆力雄渾,外柔內剛,寓遒勁于流動之中,給近百年書壇以巨大影響。
      此件行書七言聯以魏碑筆意寫出,結字謹嚴端莊,運筆雄健沉酣,墨色濃重如漆,雖取法北碑,又存顏字風韻,是標準的“顏底魏面”。此書法度森嚴又不刻板,貴能于平整中見險絕,于方折處見溫潤,注重參差避讓,疏密對比,均自然而有韻致。
      趙之謙早年學顏體書而后轉向了北魏書法。三十七歲時,致友人函中述道:“弟讀《藝舟雙楫》者五年,愈想愈不是。自來此間,見鄭僖伯所書碑,始悟卷鋒。見張宛鄰書,始悟轉折。見鄧山人真跡百余種,始悟頓挫。然總不解龍跳虎臥四字,及閻研香來,觀其作字,乃大悟橫豎波磔諸法?!薄端囍垭p楫》是趙之謙由顏體轉為北魏書的指導理論。鄭道昭的諸刻石,使其領悟到了裹鋒的行筆方法,后趙之謙又開闊了眼界,鄧石如的書法又使其悟出了行筆的頓挫韻律。趙之謙的書、畫、篆刻均能開宗立派,至今仍影響巨大。在諸藝中于書法用功最勤,其書能合顏真卿筆意于篆隸北碑之中,其中運筆與轉折之間,多見氣勢,雄放凝重而挺拔堅勁,自成一格。他的北碑體被認為“最為優美”,“為書宗北魏成績最著者”。
      本件七言聯為孫祖同舊藏。孫氏可謂奇人,是舊時代里有趣的富賈巨子,是新時代里專注舊學的老派文人,前輩黃裳先生,今人陸灝先生,書中屢屢提到孫祖同,謄錄一段,以充版面:
      孫伯繩君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喜歡收藏,最早是書畫,曾由商務印書館印過一冊《虛靜齋藏畫》。后來又轉而收藏鼻煙壺,最后是買書……他只買刻本,不買鈔校,因為后者鑒別困難。他買明版書,只收白棉紙本,不收竹紙印本,又一定要初印干凈的,那標準是紙白如玉、墨凝如漆。至于書的內容,則不大過問。他曾由來青閣介紹從豐潤張氏后人買到了結一廬舊藏的四種宋元版書,十分得意,曾約我到他家里去看宋本《花間集》。真是極精的宋本,還是席玉照家的舊裝。他本打算重新裝修,后來被徐森玉勸阻了。到底取原書一葉,制成鋅版信箋,以為紀念。不久,他的興趣又轉移了,將這四種書連同其他明版一兩百種,一起賣掉了。一次在電車上偶然相遇,他說剛印好《虛靜齋藏書目》,要送我一冊,問了我的住址,過兩天就寄了來,是一冊手刻蠟版印的小冊子,那幾種宋元本都在目中,其他雖然都是些較常見的明刻本,但都是印刷精美的印本,也要算是難得的了。不久,又聽說他已去世,詳細情形不知道,自然也無從去打聽。
      (引用自《榆下雜說》,黃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此作品在保稅狀態下,成交后需在香港提貨。

      97人人超碰国产精品最新o

      <thead id="6sftc"></thead>

    2. <delect id="6sftc"><em id="6sftc"></em></delect>
      1. <thead id="6sftc"></thead>

        <acronym id="6sftc"></acronym>